2023-11-18 专注领域 4097
一、口吃是什么?
口吃是一种语言障碍,表现为超过3个月在讲话过程中频繁出现声音、音节或单词的重复、延长或卡壳。该症状常见于儿童期,成人也可能会发生。口吃可伴有言语或语言发育障碍。导致口吃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。口吃通常分为三种类型,发育型、神经源性和心因性。
1.发育性口吃
发育性口吃发生在幼儿仍在学习语音和语言技能时。这是口吃的最常见形式。研究认为,当儿童的语音和语言能力无法满足儿童的口头要求时,就会发生口吃。发育性口吃源于多种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。
2.神经源性口吃
中风,头部外伤或其他类型的脑损伤后可能会发生神经源性口吃。患有神经源性口吃时,大脑难以协调讲话中涉及的不同大脑区域,从而导致语音问题。
3.心因性口吃
情绪困扰的情况下,语言流利性会受到干扰。在紧张或感到压力时可能导致说话者的流利程度降低。情绪创伤(心因性口吃)后出现的言语障碍不少见。
4.患者最常问的问题:
①怎么判断是不是口吃?
口吃患者表现为超过3个月在讲话过程中频繁出现声音、音节或单词的重复、延长或卡壳的现象,大部分患者说话前就预感自己会口吃,通过这些现象可以判断是否为口吃。
②偶尔口吃是正常的吗?
正常人也会出现口吃,多因紧张、激动等情绪引起,顺其自然,放松心态,会慢慢好转。但是,如果口吃症状加重,就需要去治疗。
二、原因
口吃可由多种因素引起,不仅涉及心理、性格、不良语言习惯和家庭环境等,还与语言神经中枢发育不良、神经生理异常、药物、脑部疾病等有关。
1.心理因素
该症状的发生主要与心理状态有关。儿童发音器官未完全成熟,心理受到刺激后就会引发口吃。同时,性格比较敏感和悲观的青少年或成人,对于发言容易产生心理压力,导致该症状。
2.遗传因素
有口吃家族史的儿童,更容易得口吃。
3.生活环境
①语言环境:同伴或家人患有口吃,通过无意或有意的模仿,会引起口吃。
②家庭环境:压抑、紧张的家庭环境会使小孩口吃。比如急于让孩子把话说好,引起孩子对说话的不安;或者对小孩期望过高、要求过高,使孩子压力大,都会导致口吃;以及在发现孩子有点口吃后,过度强调不要口吃,使孩子形成口吃的心理暗示,加重口吃现象。
4.性格因素
内向、急躁也可能引发口吃。急躁的人说话快,一旦超过发音器官的承受能力,就会语无伦次,发生口吃;而内向的人往往不善言辞,有口吃就会很在意,进而加重口吃。
5.患者最常问的问题:
①小孩口吃是什么原因?
小孩口吃的原因有很多,包括语言功能障碍、无意或有意的模仿周围口吃的人、家庭环境紧张压抑、心理受到刺激、性格内向或急躁、以及梗阻等脑部疾病等。
②口吃是心理问题造成的吗?
心理因素是口吃产生的原因之一,比如愤怒、激动等,同时过于在意口吃现象形成的心理障碍,则进一步使症状加重。此外,环境因素、遗传、模仿、语言功能障碍、脑部疾病等也是导致口吃的原因。
三、治疗
偶尔口吃是正常现象,通常不会对讲话产生影响,一般不需要治疗,可通过调整心情和语言习惯改善症状。对于心理因素引发的口吃,应该明确病因和诱因,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。
1.口吃有哪些家庭治疗?
①心理护理
患者因口吃影响日常交流,容易引起恐惧、焦虑等不良情绪,此时应正确对待口吃,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。一方面对待口吃要宽容,以包容态度对待口吃,让患者也保持平常心,有助于缓解症状;另一方面要鼓励患者,耐心等话讲完,并在讲话流利时进行表扬,帮助树立自信。
②家庭氛围
给患者一个舒适和轻松的家庭环境。既要多进行交流,以平常心探讨口吃的状态和进展,也要给与陪伴,配合患者进行语言训练。
③生活方式
通过按时吃饭、定期锻炼、保证睡眠时间等健康的生活方式,促进身心健康,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,帮助调整患者的心情。
2.口吃有哪些专业治疗?
语言治疗师对症治疗,通过强化发声、呼吸、语言节奏、语调、面部和肢体动作等语言技巧,让患者说话更轻松、更流利,减少口吃的恐惧。
①发音
主要通过轻柔、缓慢、诱导说话等方式进行治疗,如保持轻柔的语调,说话不要太用力,使发言通顺;放慢说话速度,把想说的话全部讲完;难发的字从轻到重诱导出来,使声音、音节或单词连贯起来,把握说话的节奏。
②呼吸
腹式呼吸有利于减少口吃。具体方法为:吸气时,用鼻子慢慢吸入,气顺着气管进入腹部,腹部鼓起;吐气时,收缩腹部,气顺着气管从口、鼻排出,腹部瘪下去。躺着、坐着、站着都可以进行腹式呼吸。
③语言表演训练
多指通过节奏、语调、表情和手势的训练进行治疗,如通过音节的长短停顿、语速的快慢把握节奏;通过声音高低、轻重等语调变化,突出重点、加强语气;利用表情和手势传达思想和感情,以及通过手势打拍子使讲话流利。
3.心理治疗
指通过和矫正师谈话、交流来进行治疗,根据针对的问题不同,可分为支持性心理治疗、认知行为治疗、精神动力学治疗、人际心理治疗等。
四、口吃生活习惯注意什么?
1.保持良好的情绪
自卑、恐惧会加重口吃现象,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,坦然面对口吃,有助于症状的改善。
2.说话方式
采用腹部呼吸法,轻柔、缓慢的说话,还可以进行节奏、语调、表情和手势的语言表演训练。
3.规律作息
口吃的发生和症状的加重与急躁的性格密切相关,因此建议患者安排规律的生活方式,既能减少急躁情绪发作,也能促进身心健康。
4.定期锻炼
进行一些对发声、呼吸、肺活量有好处的运动,比如游泳,跑步等辅助地进行语言训练。